崇建老師美國中文電台專訪

5 月 20 , 2022
2000 5cc99b58c39a7

因為時差的關係,總在清晨六點專訪老師,謝謝老師的配合,不管是在外地出差還是在家中,老師總是能保持一個寧靜一致性的應對,為遠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華人朋友提供對話的解說。也感謝朋友丁珊,熱心為這些公益活動的宣傳,在緊湊的節目安排中擠出空擋訪問崇建老師。

文|李崇建

凌晨六點接受專訪,是第二次經驗了,上一次是在新加坡,這一次是在台灣,同樣都是美國的跨洋電訪。

這一次最不同的是,兩個小時的「專訪」,扣除廣告時間之外,多半都是我在對話,或者我在「講對話」,這個安排挺新鮮。

廣播錄音室來了一位女孩,帶著問題和我「對談」,談的是與父母之間關係

我得到的訊息是:父母對孩子工作有期待,希望孩子能找到大公司上班,希望孩子能抽空回台灣。父母想到美國看孩子,孩子卻無法安排放假,無法完整的陪伴父母。

女孩感覺自己很困難,父母聽不動自己的話,對女孩好多抱怨……

世上大多數的溝通不良,幾乎都有同樣的狀況,彼此聽不見彼此的聲音,亦不懂如何表達自己?

父母的表面期待背後,還有一份愛與價值感,女孩若無法連結自己的愛,無法連結自己的價值感,就很難聽見父母親的內在。當父母長年以命令、安排、要求等方式對女孩,一旦女孩長大了,再度聽見父母的應對方式,常常會有莫名的反彈。也因此女孩一談到這些問題,在廣播上便哽咽了。

我相信女孩內在充滿衝突,既想保有自己又想愛父母,這樣的衝突感覺我很熟悉,我曾經也是這樣痛苦,就想一走了之再也不想管了。

Normal 5ce570f8c3415

我分享著這些痛苦的根源,講述腦神經的反應,也分享自己的經歷,但是我無意在廣播上深談,若是在廣播上深談問題,不僅並不適合,一般人應該也聽不明白。

當初我答應廣播角色扮演,由女孩扮演爸媽,由我扮演女兒的角色,那麼我會有比較好的應對嗎?

我想展現的是一致性應對。

我向來在角色扮演時,以「慣性應對」與「一致性應對」各扮演一次,分辨兩者之間有何不同?

「一致性應對」並非解決問題,而是讓溝通的彼此更靠近,當我以「一致性應對」溝通,扮演父母的女孩深有愧疚,乃因忽略了可以這樣子應對。

然而據我所知,一致性應對並不容易,尤其是要與親人一致性,因為慣性的應對早養成,若是忽略了覺察自己內在,或是未從過去孩提的心靈長大,也就容易跌入受害者角色,形成重複性的慣性應對,而不自知或無法自拔了,這實在並非容易。

我三月份要去加州辦工作坊,雖然美國朋友不多,仍舊將訊息張貼。

我寫完工作坊感想,收到了Winnie的來信。
她寫了一篇訪談後記,我看了很有感觸,便徵得她的同意,貼在網路上分享。
樹總是朝著陽光生長,只是陽光

Normal 5e0581cb7a88f